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鲁秦

仙月湖畔走出来的涂鸦人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关于“赋”体文学及其创作与欣赏(原创。应雨点老乡所作)  

2010-05-19 11:03:56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     众所周知,每一个时代都有特有的历史印记,文学创作也一样,象我们所说的唐诗、宋词、明清小说就是这些历史朝代的文学创作典型的代表文学特质。而赋体文学是与汉代紧密相连,所以又称“汉赋”,赋体文学是汉代的文学创作之顶峰。

       赋出现于汉代,在当时来讲是堪称一代文学标志的新文体。

       赋是韵文和散文的结合体。它像诗歌一样,讲究押韵和节奏,因而可以抑扬顿挫地诵读,但它没有曲谱,不能配乐歌唱,句式也不一定像诗歌那么整齐,可以间以散句,写起来大都注重铺叙,夸耀文采。

       赋的鼻祖可推战国时期的宋玉和荀况。宋玉是屈原之后楚国著名的辞赋大家,著有《风赋》、《高唐赋》、《神女赋》、《登徒子好色赋》等16篇赋。荀况的作品直接叫《赋篇》,现存《云》、《蚕》、《箴》等数篇。

       汉赋可分为骚体赋、大赋、小赋三种,其中以大赋最为典型。

       汉初的赋是从楚辞脱胎而来的,所以叫“骚体赋”,其中以贾谊的《吊屈原赋》为代表作,以主观抒情为主。大赋则以客观描写为主,其形成标志是枚乘的《七发》,采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,自此以后主客问答就成了固定的结构形式。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,著有大赋29篇,现存《子虚赋》、《上林赋》、《美人赋》、《哀二世赋》、《长门赋》等6篇,其中的《子虚赋》、《上林赋》是代表作,把大赋创作推上了高峰。汉大赋的著名作家还有杨雄《甘泉赋》、《羽猎赋》、《河东赋》、《长杨赋》,班固的《两都赋》,张衡的《两京赋》(汉大赋的绝响之作)。

       大赋的语言特点是辞藻华丽,繁博瑰奇,文采斑斓,铺张扬厉,劝百讽一。

       随着汉朝的衰退,追求华丽繁盛的大赋渐渐被小赋取代。小赋是一种篇幅短小,文词清丽,不用主客问答的赋,主要抒写个人情怀和山水景物。大赋由小赋的转变是张衡的《归田赋》,这也是小赋的开山之作。

       魏晋南北朝时代,赋的创作又有了新的发展,出现了新的面貌。其大势为:建安赋继承发扬了汉末抒情小赋的成就,抒情更加深切,但赋的内容与描写对象更广阔地扩展向自然社会与人生。在赋的艺术形式上则追求“诗赋欲丽”的创作原则,声色词采更加美丽鲜明。两晋之赋,一方面有左思的《三都赋》那样的宏篇巨制,体现了统一时代的博大繁盛,成为汉代大赋的复兴返照,另一方面又有很多短篇小赋,或忧生叹乱,或怡情山水,反映了偏安江左的士人情怀。并且更加注意辞藻音韵,引言用事,进一步发展了赋的创作技巧。南朝辞赋题材渐趋狭窄,但感情更加细腻,形式更加尖巧,开唐代律赋之先声。也就是说赋体文学创作逐渐被新的文学题材--词所取代。

       在文学欣赏中,赋体随时代发展,渐渐不被后人所欣赏,是因为它一是时代久远,与现代生活相去甚远,不适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;二是用古文写作,并且大量运用生僻字词,讲究用典,没有较为深厚古文基础的人很难欣赏其创作之精彩,比之词艰涩难以理解,不够通俗易懂。但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古文基础,肯钻研,勤学习,深入其中定然发现其美妙之所在。

       雨点老兄不耻下问,其学习态度感人肺腑,我也就从《古代文学史》中觅得点滴,略加个人见解,因篇幅所限和能力水平浅薄,不可详尽,请老兄谅解。我之《宝屏山赋》由此观之,甚不相符也,系伪作,见笑了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647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